西安日报报道我校哈萨克斯坦留学生——中哈友谊的使者

发布者:刘一楠发布时间:2013-09-29浏览次数:2919

 

 

        2013年9月27日,西安日报报道我校哈萨克斯坦留学生,文名为:哈萨克斯坦留学生任我行——期待西安与家乡早日直飞。 以下是报道全文。

哈萨克斯坦留学生任我行——

期待西安与家乡早日直飞

 

        当记者第一次拨通这位哈萨克斯坦留学生的电话时,老感觉自己拨错了。因为他不但能讲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而且明显的三腔共振,颇有些电视台主播的磁性。而他的中文名更是颇为中国人所熟知,他叫任我行。

 

        15岁就来西安的中国通

 

         谈起自己“霸气”的中文名,他说这是自己的第一任中文老师给他取的。“因为我的本名是自由自在的意思,老师就给我取了这个名字。”而那时只有15岁,初到中国的他并不知道语言学校的老师给他取的这个名字在中国有多高的知名度,于是便欣然接受。

 

        “那时我一说我叫任我行,大家看我的表情都很奇怪。”任我行回忆最初和中国人交流时,姓名给他带来的“不同凡响”。后来熟悉了金庸的小说,特别是因此而改遍的影视作品后,他才真正知道这个名字,在中文字面以外的意思。“不过也挺好,我喜欢这个名字所代表的文化。”

 

         除了有一个霸气的中文名字外,在西安5年的留学生活让他变成了一个地道的中国通,不但对西安,乃至对中国许多城市的名胜古迹了如指掌;对中国同龄年轻人的网络语言也十分了解。不但宿舍的墙上贴着手写的网络热词“十动然拒”(十分感动,然而却拒绝了的网络缩写),还在摄影记者拍照时说“我来卖个萌。”

 

        而与记者的交流中,除了标准的发音外,中文式的思维和辞短意长都无不体验出这个中国通对中文有多熟练。

 

        谈起如何将中文学得如此好,任我行不无得意地说:“我找了个中国的女朋友啊。”不过这个女朋友却不是在学校里找的,而是一位北京的网友。所以任我行的床头上,除了一张西安地图外,还额外多出一张北京地图,“方便有时间去北京看女朋友时,决定去哪玩。”

 

        期待更紧密的中哈联系

 

        在长安大学学了4年国际贸易的任我行,一直对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经贸联系非常关注。即将毕业的他正在思考毕业后是留在中国,还是回到哈萨克斯坦。“说实话,西安的天气不如阿拉木图(哈萨克斯坦原首都,任我行的故乡)好。但中国的经济发展很快,所以我也比较纠结。”

 

        不过他很快又从纠结中恢复过来,“我知道从上海合作组织开始,中哈的政治、经贸联系越来越密切。而且前段时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我国还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概念。我相信无论是留在中国,还是回国,将来我都会从事中哈间的经贸工作。”

 

        而谈起他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理解,和对自己未来发展的设想,任我行说:“首先我觉得西安咸阳机场,是个国际机场,应该开通到阿拉木图等中亚城市的直通飞机,这样大家就不需要再转机到达了。肯定对经贸发展有好处。”

 

我校哈萨克斯坦留学生任我行

 

        西安日报链接:http://epaper.xiancn.com/xarb/html/2013-09/27/content_243068.htm

 

 

Baidu
sogou